小博說
今年行情仍在持續震蕩,從年初的AI獨領風騷,再到4月以來“中特估”大放異彩,雖然市場熱鬧,但是不少基民表示,今年至今賬戶好像沒有盤面輪動精彩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看各大指數的表現,代表主動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水平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(以下簡稱“偏股混”、“偏股混指數”)的確有所回落,與大家的感受基本一致。而與它相比,寬基指數反而各領風騷。
年初至今,上證指數非常強勢,領跑各大指數,其余主流寬基指數年內也大多取得正收益。盡管隨著春節后市場回調,除上證指數外,收益普遍有所回撤,但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還是明顯跑輸其它寬基指數。
01 為何一貫優異的“高手指數”遭遇倒春寒?
公募基金重倉板塊遇冷,熱點分散是一個重要原因: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兩條漲幅較大的主線,一是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(通訊、傳媒、計算機),二是以“中特估”為代表的(金融、石油石化、公用事業)。
在這些領域,從2022年年報披露的情況看,公募基金配置較少。
反之,截至2022年末,公募基金布局較多的電力設備、醫藥生物、食品飲料表現落后,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整體表現弱勢。
其實在日常行情中,當面臨風格切換,以及宏觀環境大幅變化時,市場快速輪動以及板塊分化時有發生。受到增量資金入場節奏,以及市場環境改變的影響,短期內偏股混合型基金相對的“弱勢”也屬于正常情況。
但可千萬別小瞧了這個指數,因為它的編制規則是統計全市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加權平均回報,也因此也代表了全市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長期平均收益水平??梢哉f包含了專業投資者的“集體智慧”,想要在長期戰勝這個指數十分困難,可謂是實打實的“指數高手”。
不信?讓我們回顧歷史尋找答案。
02 回顧偏股混歷史:長期強勢的高手,短期仍有起伏
從2006年初至今,wind偏股混指數相較于滬深300指數,取得了明顯的超額回報。當然,并非每一年偏股混指數都能跑贏滬深300,階段性的“弱勢”也經常出現。
如果更進一步,我們按年度統計收益,可以看到:風格較為極致的年份,比如2007年、2009年、2014年等,偏股混指數相較于寬基指數相對弱勢。但是,拉長時間,偏股混指數的總收益遙遙領先滬深300。
2006年以來,偏股混指數年度收益,從未連續兩年錄得負收益(如上圖所示,綠色標注為偏股混錄得年度負收益的年份)。數據顯示,歷史上每一次偏股混指數出現明顯回撤之后,在下一年得到修復的概率較大。
當然這只是簡單的統計,并不能作為精確擇時的方式,但是這組數據的背后,還是暗含了一系列原因:
從過往來看,偏股混指數相較于滬深300,創造了較多的超額回報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公募基金所代表的專業投資者,在A股市場中,能明顯創造超額收益。
因此,雖然在某些市場大幅走弱的環境中,或者由于風格明顯切換,會導致偏股混指數階段性弱勢。但是當市場下跌,或者是板塊充分輪動后,投資機會也開始涌現,這個時候專業投資者不斷挖掘的阿爾法,通常能在后續的行情中,挖掘到市場主線,從而帶來更好的回報。
03 少預測,多應對:兩條應對思路值得參考
就算2023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有投資機會,落回到投資層面,投資者糾結的事也一件不少:
“在當下布局成長老賽道,還是投資TMT?”
“‘中特估’火熱,價值風格基金要不要投資?”
“寬基指數or主動基金,反轉何時到來?”
“快速輪動之下,基金經理是否會風格‘漂移’?”
……
因為選基難與預測市場,都是普通投資者逃不過的難題。面對當下行情,預測拐點何時到來過于困難,不妨可以思考應對之道,這兩個思路值得參考:
思路一:順應市場,增配指數增強基金
面對困惑的走勢,投資者可以尊重來自市場的反饋,如果短期內,自己的組合相對弱勢,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增加寬基指數增強,來跟上市場。
博道滬深300指數增強,博道中證500指數增強,以及跟蹤中信成長風格指數(代表中小盤成長風格)的博道成長智航,都是投資者比較好的選擇。
思路二:逢低布局偏股混合型基金,靜待收益回暖
順應市場之余,投資者也可以選擇逢低逆行。
歷史數據來看,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在長期仍有不錯回報,短期低迷之后,未來通常會有不錯的反彈。投資者可以通過逢低買入或者定投的思路進行投資。
當然,選基難的問題也會困擾大家,如何找到一個好工具,挑戰偏股混合型基金長期平均收益?
博道遠航就是為這個目標所打造:通過量化手段跟蹤主動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持倉,再借助量化多因子模型優中選優,挑戰并超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這個“指數高手”,非常適合投資者在當下這個風格分化的行情中,以“不變”應“萬變”作為權益底倉進行配置。
夏日即將到來,希望也正在前方。戒驕戒躁,相信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者,能在2023年獲得更好的回報。